“愿新春以后,吉吉利利,百事都如意”——
除夕将至,辞旧迎新,人人都要说些吉祥话,或写在春联上,或说在拜年时。而在古代,古人又是怎样说的呢?小编今天选取八首古诗词,看看古人如何说新年吉祥话。
笙歌间错华筵启。喜新春新岁。菜传纤手青丝细。和气入、东风里。
幡儿胜儿都姑媂。戴得更忔戏。愿新春以后,吉吉利利。百事都如意。
——宋·赵长卿《探春令·笙歌间错华筵启》
过年过节,笙歌不断,筵席大开,大家都喜迎新年。姑娘们纤纤素手端来精致佳肴。阳气渐升,东风缓缓,春天来了。幡儿胜儿都很漂亮,姑娘们戴着高高兴兴,愿新的一年,大家吉吉利利,百事如意!
现代人说祝“百事可乐”“万事如意”“万事大吉”,赵长卿说“愿新春以后,吉吉利利。百事都如意”,说得是一个意思,可见在宋代也流行“吉利”“如意”这样的祝福语。
赵长卿这首词写的是吃团圆饭的场景。新年佳节,男女老少,摆开席面,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。唐、宋时,不管是吃年夜饭,还是吃春酒,都要先吃一个春盘,盘子里的菜,有萝卜,芹菜、菲菜,或者切细,或者做成春饼(就是春卷)。“菜传纤手青丝细”,说的就是这个。
幡儿、胜儿,这是宋代新年里的装饰品。它由彩帛制成,可挂窗前、屋角,也可戴在头上。现在北方人家过年的剪纸,或如意,或双鱼吉庆,或五谷丰登,大概就是幡、胜的遗风。
“姑媂”、“忔戏”这两个语词是宋代俗语,“姑媂”大约是整齐之意,“忔戏”是可爱的意思。
残腊初雪霁。梅白飘香蕊。依前又还是,迎春时候。大家都备,灶马门神,酒酌酴酥,桃符尽书吉利。
五更催驱傩,爆竹起。虚耗都教退。交年换新岁。长保身荣贵。愿与儿孙、尽老今生,神寿遐昌,年年共同守岁。
——宋·晁补之《失调名》
腊月末,雪晴了,梅花绽放。正是迎春的时候,灶神、门神画像,酴酥酒、春联,大家都准备好了。五更时分,爆竹声声不断,驱赶邪祟恶鬼。新旧交替之际,希望能长保此身荣华富贵,但愿能长命百岁,和儿孙辈相守到老,年年共此时。
“长保身荣贵。愿与儿孙、尽老今生,神寿遐昌,年年共同守岁”,这么长的祝福语,可大致看作是“富贵吉祥”“健康长寿”的综合版。
在这首词里,提到了“爆竹”。爆竹历史悠久,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就存在的“爆祭”活动,这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鬼的宗教活动。但和别的柴火不同,竹子在燃烧时,会因受热猛然炸裂,所以“爆竹”成为最受欢迎的“爆祭”材料。过年点燃爆竹,是要驱赶山魈。这种做法到唐代才盛行,这时候的爆竹用的是真材实料的竹子,到北宋时期,火药已有批量生产,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,声音更大,火烧竹子这一习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同时,北宋时民间也出现用卷纸裹着的火药,也就是“爆仗”。尽管如此,当时“爆竹”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。苏州诗人范成大写:截筒五尺煨以薪,当阶爆击雷霆吼。写的仍然是“爆竹”。
宋代燃放爆竹非常常见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是夜,禁中爆竹山呼,闻声于外。”禁中是指皇家宫廷大院。
爆仗发明后,有人将一个个爆仗编结成串,点燃后响声不绝,这就是“编炮”,因成串的编炮像一条长鞭,也叫“鞭炮”,这个名字沿用至今。
立春除夕,并为一日,此事今年创见。席间三世共团栾,随分有、笙歌满院。
一名喜雪,二名饯岁,三则是名春宴。从教一岁大家添,但只要、明年强健。
——宋·郭应祥《鹊桥仙》
这首词写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的除夕。这一天,还是立春日,百年难遇的“双喜临门”。同时,这一天正好下了场雪,“瑞雪兆丰年”,春、雪、年全有了,三喜临门。全家骨肉团聚,一起举杯庆祝。宴席上祖孙三代,吹拉弹唱,那份温馨,叫人一年难忘。大家举杯致辞,一是庆祝瑞雪,明年会有个好收成;一是送别旧岁,一是喜迎新春。过了除夕,明天大家就都添了一岁,不求升官发财,只愿身体健康!
现在人说“祝您健康”,过去人也喜欢祝别人“身体健康”,话说得不一样,但意思大致相同。白居易在给刘禹锡写的那首《赠梦得》中写:为我尽一杯,与君发三愿。一愿世清平,二愿身强健。三愿临老头,数与君相见。第一国泰民安,第二身体强健,第三咱俩能多聚一聚。千余年来,酒桌上说的话,都大差不差。
同样的,宋代的陆游,在岁末时,也写道:“岁阑更喜人强健,小草书成郁垒符。”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。
雪消春浅。听爆竹送穷,椒花待旦,系马合簪,鸣鸦列炬,几处玳篷开宴。介我百千眉寿,齐捧玉壶金盏。最奇绝,是小桃新坼,争妍粉面。
女伴,频告语,守岁通宵,莫放笙歌散。酒晕朝霞,寒欺重翠,却忆凤屏香暖。笑拂满身花影,遥指珠帘深院。待到了,道一声稳睡,明年相见。
——宋·史浩《喜迁莺》
冬雪化了,春天才刚露出点苗头。外面爆竹声声,送走了穷神。椒花制成的酒,我们要喝到第二天早上。家家户户都在团聚,华灯宝炬照得四处亮如白昼,盛大的除夕夜宴开始了。大家说着祝福的吉祥话,敬我酒时,齐齐祝我长寿。让人惊喜的是,凤仙花刚好也开了,美不胜收。家中女伴相约守岁通宵,无奈我不胜酒力,只得“笑拂满身花影”,独自退回后院。临末还不忘跟她们说:睡个好觉,咱们明年再见了。
椒花,代指椒花浸制的酒。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俗有岁首用椒酒。椒花芬香,故采花以贡樽。《酒颠》一书说:椒花,跟石榴花相仿佛,放在瓮中十来天,就可以通过自然发酵变成酒,味道很好,让人陶醉。也有人认为,椒花酒是用花椒制成。
古人过春节,都要喝一些特殊的酒。椒花酒是其中之一。饮酒前,先要致新年祝辞,称之为“椒花颂”。《晋书·列女传·刘臻妻陈氏传》就记录了陈氏的《椒花颂》。她是这么写的:
旋穹周回,三朝肇建。青阳散辉,澄景载焕。标美灵葩,爰采爰献。圣容映之,永寿于万。
翻译过来就是:随着季节更替、阴阳流转,三元之日已到来。春天的太阳散发着光辉,照耀的这个世界更加美丽。节日里,君臣会饮,献上椒花美酒,照得天子圣容更加威严,祝愿天子万寿无疆。
除了椒花酒,古人还会饮屠苏酒。“正月一日,长幼依次贺拜,进屠苏酒”。相传,屠苏酒是三国时名医华佗的配方,具有防疫、保健作用。苏东坡诗云:“但把穷愁搏长健,不辞最后饮暑苏。”
辞旧迎新为何要饮这些酒呢?北周诗人庚信写道:“正旦辟恶酒,新年长命杯。柏叶随铭至,椒花祝颂来”。可见,引用椒花酒、屠苏酒,除了为欢庆佳节烘托氛围外,更重要的是可以驱除恶气,以求长命百岁。
和气作春妍。已作寒归塞地天。岁月翩翩人老矣,华颠。胆冷更长自不眠。
节物映椒盘。柏酒香浮白玉船。捧劝大家相祝愿,何言。但愿今年胜去年。
——宋·李处全《南乡子》
阳气生发,带来了春天的气息。冬天将要过去。一年即将结束,岁月流逝如此之快,我也老了,满头白发,天寒夜长,难以入眠。不如与儿孙畅饮通宵。时令应景的美食美酒,堆满了一桌子。劝大家再喝上一杯,相互祝愿。祝愿什么呢?争取今年胜过去年。老人的祝愿,语短意长。
岁月新更又一春,迎春还是旧年人。
愿除旧妄生新意,端与新年日日新。
——宋·詹初《新春》
新春已至,迎接春天来临的还是度过旧年的那个人。希望在新的一年里,抛却过往,用崭新的自己迎接崭新的一年,用现在的话说,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都要有新的想法,新的计划。一天一个进步,天天都有新的进步,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
何事重新作此年,身无疾病意欣然。
春风莫但开桃李,吹落妖星静九天。
——宋·晁说之《新年》
新的一年来临了,很高兴,身体康健,没有什么疾病。春风已有暖意,希望它不要只想着吹桃吹李,最要紧的是将灾祸全都吹走,让这新的一年国泰民安。
一脉春回暖气随,风云万里值明时。
画图今日来佳兆,如意年年百事宜。
——朱见深《柏柿如意》
这是一首题图诗。图上,钟馗眼神紧盯着飞来飞去的蝙蝠,一手持如意,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,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,寓意“百事如意”。
这是一幅《岁朝图》。岁朝,也就是岁旦,正月初一,新年第一天。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《岁朝图》。这大概是从宋朝宫廷中流转出来形成的民俗。据学者考证,《岁朝图》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。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《岁朝图》传世,包括朱见深这幅画。悬挂钟馗像以辟邪纳福,是宋代就有的年俗,可见朱见深主政的那个时代,仍然保留了宋代的习俗。
“画图今日来佳兆,如意年年百事宜”。古人作吉祥画呢,会取谐音,讨个好口彩。这种做法流传至今。柏枝、柿子和如意,凑一块,就是“百事如意”。如果画只豹子和喜鹊,便是报(豹)喜图;豹子换成獾,就是欢(獾)天喜地。
臧磊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