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学论文】浅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
浅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
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王村中心小学
任露
俗语说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,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。朗读,是一门用心来揣摩,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。朗读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,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,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,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,我们仍有必要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。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。
一、朗读是训练语感最常见、有效的方式。
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训练,让学生置身其中,感受语言文字表述的情感,或欢喜,或忧伤,或悲壮等。如毛泽东所写《七律·长征》,引导学生通过朗读,感受诗歌从语气坚定放松到紧张艰难、轻松的语气变化。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,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知“远征难”“只等闲”,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味。因此,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形象能力。
二、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。
余映潮先生有这么一段描述:“‘诵读’与‘体味’合二为一,不是单纯的诵读,而是将朗读与分析,朗读与体会结合起来,这样朗读就能在训练语感与训练语文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”如学习《草原》这篇课文,我们需要给足时间学生朗读,通过朗读,学生整体感知大意,理清课文中写了几副画面,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,在头脑中形成草原风光图、喜迎远客图、主客联欢图,从而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的赞美和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。由此可见,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贴近作者的感情,而且能提高想象、联想能力,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。
三、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。
学生朗读时,注意力高度集中,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,有助于学生把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,再现情境、意会内涵,使学生加深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,逐步使口语规范化,发展语言,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。
四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。
大声地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,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。疯狂朗读好处多。疯狂诵读的结果会使同学“出口成章”,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、丰富多彩的语音表达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。
既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,那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技巧呢?我有以下几点建议:
1、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,还要教会他们朗读的方法。要把课文读正确、读流利,打好朗读的基本功。做到“六不”:不丢字,不添字,不错字,不重复,不唱读,不读破句子。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、眼到、口到,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。
2、抓早读,利用好每一个早读,布置好读书篇目及时朗读要预习和复习的课文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,重点生字词的朗读要指导好。学生最好站着朗读,这样有利于发声,护嗓又能集中精力。再挑选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范读,教师挑学生点评、教师再评。
3、注重课堂上的教师范读,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,学生模仿老师朗读,培养兴趣,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,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。
4、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形式,使学生愿意读,乐读。情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,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中,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。因此,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,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:如领读、个别读、分角色读、轻声读、竞赛读、配乐读等。如《穷人》的教学中,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里面的人物。通过模拟人物的心理、口吻,学生能很快就弄懂里面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5、抓好课外朗读,坚持读书打卡。课堂上的读书时间非常有限,最好的朗读训练时间应该放在放学后。朗读的篇目可以是课内文章、课外素材、经典古诗词、国学诵读等。学生朗读后,教室要及时给予多维度的反馈结果。
特级教师洪镇涛说过:“抓住了语言,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;抓住了读,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”。语文新课标指出,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学生可以从读中悟情感,学真理。总之,在语文教学中,恰当地、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,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,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,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。由此可见,在语文教学中,学生朗读课文是多么的重要。
END